“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

昨天上午10点,随着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的一声问候,刚刚组建的生态环境部首场新闻发布会正式拉开了帷幕。

小编这就带您看看发布会现场都有哪些新变化,走起!

新闻发布厅内,蓝色背景板上的字样已经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的英文翻译为:Ministry of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

近50家国内外的媒体记者参加了本场发布会,他们在发布会现场频频提出社会关注的环保热点问题。

作为生态环境部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会上“重磅频出”。发布会才刚刚开始,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就向媒体记者通报了3条重要信息。

1 、通报第二批中央环保督察公开移交案件问责情况 : 北京等7省(市)共问责1048人。

划重点:发布会上透露,将再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

2、通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委联合启动“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情况。

划重点:此次专项行动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将检查对象扩展到了所有469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84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

3、通报2017年12月~2018年1月检查发现9个国控空气质量监测站点受到喷淋干扰事件及处理情况。

划重点:我部将持续开展环境监测质量随机检查,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发布会上媒体问答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主任洪亚雄

光明日报记者: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整体工作思路与第一污染源普查有何不同?

洪亚雄: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开展时候,当时的环境管理是以总量控制为中心,所以普查要把总量控制几项主要污染物的环境家底情况摸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现阶段,环境管理的重点在环境质量的改善,所以二次普查整体的逻辑思路是服务于这个管理需求。

澎湃新闻记者:普查需要哪些人员参与?

洪亚雄:

这次污染源普查需要大量工作人员,除了管理人员以外,还包括普查员、普查指导员和第三方机构等。

路透社记者:

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时候发现了590万个污染源,第二次普查中污染源的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洪亚雄: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源大概740万家左右;农业源大概100万家左右;生活源集中式污水污染治理设施大概50万个……总共约950万个源需要入户调查,比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要多很多。

新京报记者:

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相比第一次有什么难点?

洪亚雄:

污染源普查工作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难度,我们在过程当中发现问题,也在过程中解决问题,克服难点。

中国青年报:

初步筛查740万个工业污染源,是否包括散乱污企业?

洪亚雄:

污染源普查要“全覆盖”,就像人口普查一样,户籍人口都有登记的,关键的是那些非户籍人口怎么办,也要查清楚。散乱污企业往往排放没有经过治理,是正规企业排放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所以把这些散乱污企业搞清楚,是我们污染源普查工作力图要做的一件事情。

中央电视台记者:

生态环境部组建后,新部门职能相比过去有哪些变化?

刘友宾:

生态环境部整合了环境保护部原有全部职责和其他6个部门相关职责,把原来分散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职责统一起来。此外,生态环境部进一步增强了监管方面的四大职能,既包括污染防治,也包括生态保护,监管领域进一步扩展,监管职能进一步增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借助第三方力量有什么样的意义?

洪亚雄:

污染源普查所有工作的都是围绕怎样提高污染源普查数据的质量。污染源普查不同于任何普查,每个数据都要科学计算,这个计算过程是需要一定技术和专业水平。

北京晚报记者: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前期准备阶段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洪亚雄:

比如说污染物的确定,污染源的筛选及清查。污染源确定了以后,组织入户调查,这里面还有普查员的选定管理等。此外,前期准备工作还包括普查软件开发相关的一些工作。

中新社记者:

怎么保证普查数据的真实和准确?

洪亚雄:

这次普查的质量要求六个字:全面、真实、一致。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的污染物必须全面,排放污染物的污染源必须全面;真实,对污染源排放量的核算方法必须科学,对污染源调查的数据必须真实;一致,与经济社会的活动水平一致,与区域环境质量一致。

界面新闻记者: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环保志愿者雷萍因对广东茂名信宜市茂源石场的污染调查,而被当地公安机关拘留,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您对此有何评论?

刘友宾:

环保社会组织和环保志愿者是生态环境事业的同盟军,是一支重要的力量。我们认为,对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多一些关心和支持。同时,环保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也要依法依规开展活动,坚持实事求是,建设性地促进环境问题解决。

封面新闻记者:

普查中如果有人拒报,瞒报数据怎么办?

洪亚雄:

我们这次污染源普查是依法进行的一项调查,按照有关法律要求,污染源普查对象有义务接受污染源普查的机构和普查人员进行的调查。应该如实按时填报污染源普查报表,不能拒绝、推诿、阻挠调查,不得虚报、瞒报和拒报,不得转移、隐匿、伪造、篡改原始材料。按照法律的要求如果有这些违法行为的话,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华社记者:

为期一年的强化督查成效明显,但也有舆论担忧难以持久,下一步还有哪些部署和考虑?

刘友宾:

强化督查是在过去工作基础上进行了优化和改进的新的环境执法长效机制,绝不是短期行为,绝不是过去一年我们就鸣锣收兵了。强化督查的经验、做法、和探索是有益的,可复制,可推广。生态环境部今年将继续推广使用强化督查积累的这些经验,今年将全面启动七大专项行动,作为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各地已陆续发布了普查工作实施方案,普查工作中,各部门如何分工?

洪亚雄:

污染源普查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需要各地政府的支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原则来开展。国务院的16个部门都加入了领导小组,我们要求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必须要参加。这项工作不是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事情,各个部门、各级政府都得要担负起来自己的责任。

相关文档